close

內容來自YAHOO新聞

針灸防媽媽手5招擺脫甜蜜負擔

【華人健康網實習記者方卓欣/台北報導】台南市1名50歲的女士左手腕橈側(拇指側)已疼痛1個月,大拇指持續外展外伸時覺得特別疼,而左手腕無力,到醫院檢查後診斷為媽媽手。經過中醫針灸兩個療程後,左手腕橈側疼痛約減輕一半,左手腕無力感消失。

中醫運用特有的經絡系統來治療,以手陽明大腸經為主要選擇,搭配手太陰肺經。(圖片提供/郭綜合醫院)

媽媽手發炎腫脹好發女性族群

台南郭綜合醫院中醫科蔡文嘉醫師解釋,「媽媽手」又被稱為「狄奎凡氏症」,醫學名稱為「狹窄性肌腱滑膜囊炎」。它是指位於手背橈側的支持帶出現增厚,壓迫到其下方的伸拇短肌,以及外展拇長肌的肌腱和滑膜,引起發炎腫脹,嚴重時肌腱的滑動受限,或造成粘黏。

「媽媽手」主要是由於不正常的用力方式,或反覆用力過度所造成。準媽媽們因懷孕末期荷爾蒙的改變,滑囊及關節本身就容易產生輕微的炎症反應,此時,只要稍有施力不當,如抱小嬰兒時手腕過度彎曲、大拇指過度外展等,便容易罹患 「媽媽手」。但是,媽媽手不是媽媽們的專利,工作中需要長時間,並且重複使用拇指施力者,都是容易罹患「媽媽手」的族群。

例如:長時間打字的職業、長期握筆的文字工作者、單手端著沉重餐盤的服務生、把書本上架的圖書館員工、常使用手機的「拇指族」等,都屬於高危險人群。「媽媽手」的高發年齡為30至50歲,而女性的發生率又為男性的6倍以上。

媽媽手疼痛難忍針灸可緩解

蔡文嘉醫師強調,「媽媽手」的典型症狀為大拇指近手腕處出現持續疼痛及腫脹,甚至無法使力。其中,以橈骨莖突壓痛最為常見。一旦肌腱發生粘黏,大拇指活動時會覺得卡卡的,甚至可以觸摸到凸起的腫塊。

蔡文嘉中醫師(如圖)指出,「媽媽手」主要是由於不正常的用力方式,或反覆用力過度所造成。(圖片提供/郭綜合醫院)

除了藥物治療(如止痛藥、抗發炎藥、肌肉鬆弛劑及中藥)與復健運動外,針灸療法提供了另一選擇。臨床上,中醫會運用特有的經絡系統來治療,以手陽明大腸經為主要選擇,搭配手太陰肺經。根據「通則不痛,痛則不通」的原理,把堵塞的經絡打通,氣血能順利運行,疼痛便能緩解。針灸療法的1個療程為6次,在2至3個療程後,疼痛便會有所緩解。

門診曾有1名32歲的女性病患因工作需要常搬重物,右手腕橈側疼痛已3週,漸漸的疼痛感延伸至前臂,扭毛巾時拇指覺得疼痛、無力感,診斷發現為媽媽手。在針灸1個療程以後,右手腕橈側疼痛約減輕一半,橈骨莖突壓痛減少,效果良好。

《遠離媽媽手甜蜜負擔5個小錦囊》

1.無論單手或雙手在抱嬰兒時,盡量讓五指拼攏,手掌、手腕成水平狀,平均分攤嬰兒的重量,可避免嬰兒重量只由虎口及大拇OB嚴選指承受。

2.哺育母乳時注意不要過度使用拇指,或是持續太久。

3.日常生活或工作中,必須避免拇指長時間、經常重覆的動作。

4.工作時,必須注意避免用力方式不當。

5.疼痛症狀消失後,可配合正確的伸展運動和肌力訓練。

【中醫師小叮嚀】:

「媽媽手」的治療並不困難,只要適當的休息、避免長時間,或重複過多使用拇指的動作,平時多多做伸展運動。如果必須應付工作或日常生活所需,可以穿戴護木或護具,也可達到保護的作用。飲食方面也盡量少吃冰涼的食物,會使血管收縮,疼痛加劇。

更多健康新聞:

手麻莫輕忽!恐腕隧道症候群上身

資深護理師教新手媽咪如何挑選尿布

※更多精彩報導,詳見《華人健康網》。



新聞來源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針灸防媽媽手-5招擺脫甜蜜負擔-033206297.html

4E1A56B4115212C0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rbvb7vf73f 的頭像
    rbvb7vf73f

    達人好東西

    rbvb7vf73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